着人类历史长卷,翻开二十一世纪己丑深秋新的一页时,这个脍炙人口的美食名吃,却被人们惊奇地发现,由阳澄湖当地乃至其他许多地方的蟹农,组合导演了怪闻连连的真假阳澄湖大闸蟹风云疑案,直接殃及这个名扬千古的中华美食优质品牌。 就在由这位威风凛凛的水族将军,引发的重重疑窦之中,我们更多听到的是那一宗宗自古至今斑驳缤纷的传奇故事,更多看到的是一重重与人们饮食生活息息相关的佳肴美味,更多意识到的是如何以现代法制和高科技手段,珍惜并呵护万千年造福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!
这里,是毗邻“人间天堂”苏州,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昆山巴城名镇,风光秀丽的阳澄湖水面,闻名遐迩的大闸蟹故乡。诸君若要问大闸蟹其名的来由,就让我们一起回眸远古以来一缕缕的美妙故事吧。 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相传自史前,巴城的先民已经在世世代代勤耜稻菽,广播稼禾。载载盼望人寿年丰,岁岁却屡遇八足双鳌之“夹人虫”为患,盘禾伤人若如虎狼。 及至夏禹治水,闻言,遂命巴解督工,夜晚营地举火照明。是夜,水虫见亮光,突兀似紫云压城般群涌而至,众皆大畏大骇,片刻被鳌夹伤者甚多。
巴解设计谋除害,让人们在田边地头筑坝挖壕。再燃火照明,水虫复来,急灌沸水防阻,虫皆被烫死,甲壳彤红,香味四溢,诱人垂涎。巴解疑惑间品嚐,其肉质细、味鲜胜于百物,才知此虫原来是美食。众人也争相饕餮,自此,害虫变为珍馐。为感巴解敢为天下先之功,遂造字,“解”凌于“虫”之上,“蟹”的名声不胫而走,成为普天下脍炙人口的佳肴。巴解因为民除害,又发现了天下美食,也就被人们誉为大智大勇开世间先河无畏精神的化身,筑祠塑像,万世流芳。 “大闸蟹”是怎么叫起来的 阳澄湖蟹,或被人们普遍称为“大闸蟹”。近现代文坛名人、苏州包笑天曾撰写过一篇《大闸蟹史考》,说“大闸蟹”其名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。这些卖蟹人,一般是在下午挑了担子,沿街叫卖“闸蟹来大闸蟹”。“闸”与“炸”谐音,人们惯常食蟹,多以水煮笼蒸,而后调姜末醋汁进食,这就是所谓的“炸蟹”。这样的解释,看似有牵强附会之嫌了。 有一日,这位包笑天“在吴讷士家作蟹宴(讷士乃湖帆之文人),座有张惟一先生,是昆山人,家近阳澄湖畔,始悉其原委。” 原来,“闸”字本无错——凡捕蟹者,他们在港汊间必定设一种竹编成的闸,一般都是.夜间前来隔闸,置一灯火,蟹见灯光,就会爬上竹闸,可在闸上轻易捕获,甚为便捷。竹闸就是竹簖(duàn,用作捕鱼蟹的竹栅栏),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,个头大的就称为“大闸蟹”。 “蟹和尚” 阳澄湖当地人们流传,这个“蟹和尚”原来就是法海的替身。《白蛇传》故事里,白娘子为了向法海讨要其夫许仙,不得已施法术水漫金山,法海气急败坏,将白娘子镇压雷峰塔内。苏杭一带的百姓,许多人生病时都得到过许仙夫妇的悬壶医治,深知白娘子的贤惠善良。闻听白娘子罹难,纷纷打抱不平。这个消息由凡间传到天庭,玉皇大帝连忙派遣太白金星下凡界查办。 太白金星提点天兵天将,下凡捉拿法海,眼见得腾云驾雾就要降临人间。法海慌不择路,如丧家之犬逃到阳澄湖边,已经无路可走了。这个时候,一只大螃蟹正在石板缝里蜕壳,法海不由分说,当即钻了进去,躲在蟹壳里想瞒过众神。 岂知,法海的举动早被太白金星在云端识破,对法海喝道:“你为非作歹逞凶,天地都不可容,本该叫你死于霹雳之下。看你似有悔改之意,就放一条生路于你,从今往后就安分守己呆在蟹壳里修炼正果吧。”闻听此言,法海内心暗自叫苦,却再也无计可施,只得永世打坐蟹壳里修行去了。 此后,人们食蟹时,掰开金红的蟹壳,总可以看到一个黑乎乎、软囔囔的东西,模样很象一个打坐的和尚。“蟹和尚”便由此得名。有人或称“蟹仙人”。
|